“醫藥分家是國家醫藥改革方案中明確提出的公立醫療機構改革的一個方向。對醫院來說,醫藥部門的直接作用消失了,醫藥部門龐大的開支成為醫院的包袱?!北本┱f委員、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院長王成祥說,“以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為例,取消藥品加成后,調整了部分補貼,西藥收入每年要虧損1000多萬元?!?/div>
與腸癌抗爭了20年的患者姜寅生離不開與藥打交道,他說,“西藥費確實降了,患者得到了實惠,大家都感受到了?!?/div>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全面取消“以藥養醫”,健全藥品供應保障制度。李克強也在2016年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要求破除“以藥養醫”機制,堅持基本醫療衛生事業公益性。
王成祥介紹,“有些醫院是中央的單位,有些是基層的單位,還有些是企業的單位,像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屬于教育部的單位,教育部沒有這方面的撥款和補償,取消‘以藥養醫’后醫院是沒有得到醫療費用補償的,類似這樣的醫院都是在虧錢賣藥。”
王成祥建議,把獨立非盈利的衛生行業單位從差額撥款事業單位變成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另外無論醫院是中央的還是地方的,都是服務所在屬地的群眾,取消“以醫養藥”后的差額,除了中央補貼一部分,剩下的應該由屬地補貼解決。
支持社會辦醫,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
支持社會辦醫是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戰略之一。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實施健康中國戰略”中主要部署了10項工作,其中第9項就是“支持社會辦醫,發展健康產業”。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醫學基金會副理事長王執禮說,黨的十九大將“支持社會辦醫,發展健康產業”作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的重要內容予以強調,為健康產業的發展注入新動力。這是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全面實現小康的必然要求。
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舉辦發展醫療機構,推動形成公立醫院與社會辦醫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格局,既可以增加醫療衛生資源供給、優化結構,滿足多元化需求,也可以發揮社會辦醫療機構機制靈活的優勢。
王執禮認為,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供給,民營醫療機構要進行以體制機制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對解決看病難、醫療資源不足,提高全國人民的健康水平有重要意義。
趙平補充介紹,2016年在中國衛生總費中,個人支付的比例已經降到了30%以下,政府支付的占31%,社會資本所支付的部分超過了40%。社會資本辦醫逐漸成為不容忽視的組成部分。國家政策是明確的,但是社會資本辦醫仍存在著需要認真面對的問題。